天使的陪伴

  “三无人员”薛世海的真实身份在18年后得到确认,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派出专门工作组送薛世海回贵州老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医院,医护人员平时又是怎样工作的?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这家外人觉得有些神秘的医院,采访了参加工作30年的护理部主任王云仙和她的护理团队。

王云仙与她的护理团队.jpg

王云仙与她的护理团队

  “如果说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那么守护一群精神病人,就是在守护灵魂。”王云仙这样来形容自己从事的工作。

安康医院的前身杭州市精神病管理诊疗所(1963年摄).png

安康医院的前身杭州市精神病管理诊疗所(1963年摄)

  杭州市公安局安康医院,是国内较早创建的监管医疗一体化的专门机构,医院主要收容管治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病人,位于城郊余杭安溪,目前收留收治着350名特殊病人,其中因精神失控杀人、暴力伤害等恶性案例的占60%以上。与其他医院不同的是,王云仙和安康医院绝大部分同事的身份,既是护士又是警察。

王云仙刚参加工作时的照片.jpg

王云仙刚参加工作时的照片

  “吃喝拉撒睡与盖。”王云仙用7个字来概括护理团队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话虽简单,但其实这当中的艰辛,外人难以想象。

医护人员给病人剪指甲.jpg

医护人员给病人剪指甲

   吃饭喝水上厕所睡觉,这些对常人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但对安康医院的不少病人来说,却是件大难事,需要医护人员的协助。七成病人在50岁以上、近四成病人在6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有93岁。因为病情和年龄等原因,很多病人吃饭时容易噎食。“早餐的馒头,医护人员都要帮病人弄成细小的碎片才行。”王云仙说。除了协助病人上厕所、洗澡、穿衣等等,护理团队还要为他们盖被子、掖被角,细心程度可见一斑。“我们在和病人一起慢慢变老。”王云仙笑着说。

做清洁卫生工作.jpg

做清洁卫生工作

    当然,在做到人性化服务的同时,医护人员还要落实严格的监管责任,特别是防止一些病人的冲动、自残、自杀及其他带有攻击性的行为。王云仙记得,30年前她来医院报到的第一天,就挨了病人重重的一巴掌。而护理团队被骂被打被伤的事情时有发生。王云仙把精神病的病发比作“精神上的感冒”:“感冒容易反复发作,精神病有时也一样。”

  “一部分精神病人原本不具有暴力行为,但长期的孤独、隔绝、冷漠,将他们活生生地推进了绝望。”王云仙提到,在安康医院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患者常年无家人或亲人前来探视。不久前,一名项姓病人因患严重的内科疾病,医院联系他的家属和亲人。项某的六个兄弟姐妹都家境富裕,家家住着大房子开着豪车,但他们却几乎从不来医院探视,接到医院的通知电话,甚至说出“放弃治疗,家属对此负责”的话。

王云仙与病人交流.jpg

王云仙与病人交流

  在很多病人的眼里,医护人员比自己的家人和亲人还要亲。遇到病人突发疾病,需要送到其他医院治疗的时候,安康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贴身24小时陪护,其他医院的医生经常把安康医院的医护人员错认为是病人的亲人。

  对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块是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丰富他们的生活,医院积极发现和挖掘病人的书法绘画以及手工等方面的专长,鼓励他们创作,并定期评比和展出。为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康复管理模式,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王云仙还牵头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对病人进行分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交流和团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流浪街头疑似有精神病被派出所送至安康医院收留收治18年的“三无”人员薛世海,多年来几乎不主动说话,2018年8月通过团训后,他融入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病区医护人员顺藤摸瓜,在与薛世海互动交流的碎片信息中找到突破口,并成功帮他找到失散多年的家人。 

  30年如一日,王云仙深深懂得这份工作的意义。她说,她和她的护理团队会继续把“尊重生命 守护灵魂”的工作继续下去,做有温度的守护者。

    都说护士是白衣天使。对这些特殊病人来说,王云仙她们带来的,正是天使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