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即将到来,又到了给孩子们准备礼物的时间。日前,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质安院”),对市面上常见的儿童仿真首饰、儿童伞、婴幼儿服饰、儿童泳衣、儿童假发等日用品进行安全风险检测,结果发现各类日用品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宝爸宝妈们,赶紧来看看这些消费提醒吧。
儿童仿真饰品:当心重金属含量超标
Blingbling的儿童仿真饰品很受一些小女孩的喜欢,这种饰品大多是用塑料、假钻、镀金产品制成,售价在几元到上百元之间。记者在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走访时,发现市场内儿童手链、发夹等仿真饰品琳琅满目、品种多样。“这样的饰品戴起来好看,小女孩最爱。”一名店主告诉记者,他们店里儿童饰品销量不错,特别是临近“六一”,销量比平时增加了不少。
“越是光彩夺目的仿真饰品,厂家在电镀工艺过程中加入金属元素的可能性越大。”执法人员介绍说,省质安院对购买的7批次儿童仿真饰品检测发现,所有样品都存在有毒有害元素(镉、砷、铅),且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值。“长期接触超标重金属对儿童身体损害很大,尤其是夏天,小孩子出汗多了,有毒有害元素更容易渗入人体。”执法人员说,儿童皮肤细嫩,免疫力比成人低,若长期与有毒有害元素接触,会诱发接触性皮炎,甚至危害神经系统,引发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等病症。
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家长最好不要给孩子购买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仿真饰品。如因演出等需要佩戴这类饰品,购买时应注意查看标签是否有注明“儿童”“宝宝”等字样,如果没有最好不要购买。另外,孩子在洗澡、游泳时一定不要佩戴此类饰品,因为经常接触汗液、浴液等会加速饰品的氧化,更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儿童伞:木质伞、刺绣伞、日用伞均存在隐患
儿童伞是省质安院此次检测的重点儿童用品之一。在从市场随机购买的9批次儿童伞样品中,省质安院检测发现,部分产品存在铁丝头外露、伞骨插入珠尾深度不够、饰件与伞结合牢度不够等问题。
记者在环北小商品市场仔细观察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儿童伞。一种是木质伞,这种伞的伞骨并没有安装保护珠尾,而是直接裸露在外;一种是刺绣伞,伞面由珠片串联而成,主要用于装饰、摄影;还有一种日常用雨伞,不少伞的长度与成人长柄伞差不多。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三种伞都存在安全隐患,如木质伞的伞骨裸露在外,容易刺伤、割伤、划伤自己或他人;刺绣伞一旦饰品与伞的粘度不够,容易导致儿童误吞小零件;儿童常用伞过长,存在戳伤风险。
省市场监管局提醒:购买儿童伞前,先闻伞面,若气味刺鼻或异味明显,则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可能性较大;其次,观察伞骨和伞面装饰情况,尽量挑选铁丝或锐利尖头不外露、结合牢度强、配饰少的雨伞。
儿童服饰:别忽视绳带的长度
儿童服饰的安全性向来关注度较高,省质安院此次在市场随机购买了30批次儿童服饰,检测发现问题也不少。其中,pH超过国家标准(4.0-7.5)的有3批次,超标最高的一件衣服pH高达9.6。“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执法人员说。
此次检测的样品中,有近一半批次的绳带长度不符合标准。执法人员介绍,按照规定,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部和颈部都不应有任何绳带;7岁及以上儿童服装的头部和颈部绳带不应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毫米的自由端;童装的背部不应有绳带伸出或系着,“因为绳带过长,可能会勒住脖子、缠绕手足等”。
尽管有明确规定,但市场情况并不太乐观,记者走访杭州部分童装店发现依然有部门儿童服装的绳带不符合规定。此外,记者还发现,不少儿童服饰装饰有珠子、亮片、蝴蝶结等饰品,部分饰品缝或粘得并不牢,记者稍一用力,就可轻易扯下。执法人员说,小孩子好动且对危险没有太多辨别能力,服装上的饰品一旦缝或粘得不牢固被抠下来,小孩子往嘴里一放就危险了。
省市场监管局提醒:除了要注意上述两种情况,家长在选购婴幼儿服装时,贴身内衣最好选择棉、蚕丝等材质,成衣则要尽量选择色彩较浅、图案相对较小、且手感相对软的产品。
此外,省质安院还对儿童假发进行了检测,发现抽检的儿童假发燃烧性能均不达标。“若因静电或意外遇明火引燃假发,会有烧伤风险。”因此,在给孩子购买假发时,一定要将阻燃性能作为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