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固本强基 深化标本兼治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市
——访温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办主任卢旭帆

  自2004年5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后,温州市平安建设系统工程迅速拉开帷幕。全市上下联动,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平安建设,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平安建设的源头性问题。近年来,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安全生产事故等指标整体下降,温州的平安创建实现了从初期的“四连光”到当前常态化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华丽蜕变,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近日,温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平安办主任卢旭帆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温州的“平安之路”。

  从2017年打赢村社组织换届“翻身战”,到2018年抓实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再到2019年又好又快又稳完成撤并率达43.6%的村(社)规模优化调整,温州一步一个脚印地圆满完成了基层政治生态的重整。“只有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卢旭帆介绍说,在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同时,温州市各部门还致力于推进移风易俗、扫黑除恶等工作,从严查处、打击了一批“苍蝇式”腐败和村霸地霸,实现了农村社会秩序从“乱”到“治”的根本转变。

  2.2万人摆脱地质灾害威胁,347幢城镇危旧房、4040万户农村危旧房完成治理改造;整治关闭全市1/2以上危化品从业单位,对1万余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实行全天候动态监控,15年来首次实现连续两年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平安创建短板的重点攻坚。”卢旭帆说,温州创新实施“一体两翼”,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全科网格”和“一三五”应急处置规范为“两翼”,注重动员组织社会力量,突出前端防范和末端处置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事态不扩大、问题快消化、事件快解决的工作目标。该体系实施后,实现了98%以上的问题在乡镇及以下层面解决。

  如今,在温州,科技创新驱动已经深入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温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大数据+人民调解”,建立“4+1”基层人民调解联调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个性化化解,乡镇以下矛盾问题调处化解率从三年前的不到40%上升到99%。以“大数据+人民调解”为核心的新机制夯实了“平安温州”建设的基础。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温州为侨胞打造“全球通”服务,海外华侨办理公安审批、司法公正、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业务“一次都不用跑”。同时,温州积极打造“云上公安、智能防控”体系建设,电瓶车集中充电、一体化办案等基层智慧治理模式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便利,改善了民生福祉。

  温州坚持把平安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尤其紧盯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为确保贯彻落实平安建设,温州市将《平安创建评审条件》纳入市对县的考核,明确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实行清单式明责、常态化督责、刚性化问责,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属事管理”的原则,落实平安综治领导责任制,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求落到实处。

  “平安建设是一个不断动态深化的长久工程。”卢旭帆表示,温州将站在平安浙江建设15周年的新起点上再出发,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坚持固本强基,深化标本兼治,不断推动平安温州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