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朴实要求就是我们的“初心”
——访嘉兴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平安办主任朱少平

  15年征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15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夺得平安金鼎、捧得长安杯、顺利实现省级平安大市“十四连冠”……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平安嘉兴”,已成为嘉兴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新的起点上,嘉兴将如何建设质量更高、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平安嘉兴?近日,嘉兴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平安办主任朱少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平安嘉兴建设的现在与未来。

  “平安,是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这些对百姓来说,是最朴实最简单的要求。”谈到平安,朱少平动情地说,“在深化嘉兴平安建设工作中,我们把百姓的这种朴实要求作为我们的‘初心’,砥砺前行。”

  “平安建设关键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朱少平说,今年5月底,在嘉兴召开的全市“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中,他随机走访了平湖市新埭镇农户,发现村民对“息事无讼”调解工作反馈很好,“这种接地气的协商调解方式,让百姓听得懂、愿接受,能第一时间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萌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诉讼的发生。这对于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很有帮助”。今年初,新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还被司法部评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近年来,在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中,嘉兴市还有许多可喜的成果,比如:海宁市探索“三无”村(社区)创建活动,2018年全市35个村(社区)实现“零信访”;桐乡市借力“三治融合”发源地优势,实现“一约两会三团”全覆盖,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嘉善县以创新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为引领,实现“智安小区”县域全覆盖,用社区的小平安累积社会的大平安……

  朱少平说:“平安创建工作,要注重实效,切切实实地做出让百姓满意的成绩才是根本。”今年以来,嘉兴市通过常态化实施平安建设每月模拟测评形成“平安报表”、每月实施抄底式平安暗访形成“问题通报”等措施,不断推动平安建设各项举措落地落细;同时,突出主体责任、强化监管责任、夯实属地责任,进一步发挥政法各部门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平安建设工作中,我们很注重对示范点的打造,充分挖掘好经验、好做法。”朱少平说,目前,嘉兴以市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中心建设为标志,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上创示范,努力把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化为平安建设的核心战斗力;以深化“一约两会三团”建设为重点,在“三治融合”建设上创示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治融合”解决突出问题工作擂台赛;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为目标,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上创示范,大力推进“党建+网格”工作等。

  平安建设永无止境,“接下来,嘉兴将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高质量深化平安嘉兴建设,打造‘中国最平安城市’。”朱少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