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伟:在基层治理中 创更多“临安经验”
访临安区委副书记、 政法委书记杨泽伟

7_11040507_b.jpg

  连续1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区(市)”称号,连续7届获“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8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这是杭州市临安区交出的成绩单。

  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是社会的单元细胞,也是感知社会需求最敏感的触角。临安地域面积大、交界区县多,有306个村(社),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较为复杂。聚焦这个实际,临安如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日前,临安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泽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始终坚持人在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全力推动部门力量在基层一线整合,是临安一直以来的做法。在高标准推进“四平台”建设、织密“全科网格”的基础上,临安在高虹镇试点“四联民坊”,有效整合了警务室、综治中心、纠纷调解室等多种资源,集成了基层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全力构建“最多跑一地”的基层治理体系;今年,临安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推广“四联民坊”做法,结合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模式,在12个点建立乡村治理“五治四联”新机制。另一方面,临安围绕接边地区治理,坚持区域联动、多方联调,牵头启动浙皖两省毗邻10县市平安边界协作,与周边县市建立了“边民联情、纠纷联调、法治联宣、社区联矫”机制,有力维护了两地接边地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平安边界协作机制入选“2018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杨泽伟说,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载体,进行“点对点精准打击”,将各类矛盾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是临安抓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聚焦历史遗留难题,临安以信访积案化解为突破口、祛除根源“病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领办、带头攻坚、带头破题,开展信访疑难问题“百日攻坚活动”,从房产管理、劳动社保、征地拆迁等最难的问题抓起,今年以来破解了49件历史陈案、信访积案。临安还聚焦源头治理,持续发挥共治优势、创新载体推动诉源治理,着力打造“山花”工作服务品牌,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参与家事纠纷调解,累计化解矛盾580起,在诉源治理上取得了新突破。

  党建统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政治优势,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要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为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临安创新建立“临里红管家”党建联盟和“城市党建日”两大机制,建设“党建大走廊”“天目先锋”党建示范集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随处可见标准化的“红色阵地”,都有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组织“化身”,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激发,成为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

  “今后,临安将立足于基层社会治理实际,在实用、实效上下功夫,在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六和”框架内创更多临安经验。”杨泽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