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近日,阿芳(化名)带着儿子来到金华市检察院,将印有“司法救助情暧民心,尽职尽责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检察官手中。阿芳他们没想到,在遭遇一连串变故的21年后,司法救助的温暖阳光,仍能照进这个历尽凄风苦雨的家。
接连遭遇车祸
阿芳、阿平(化名)夫妇俩家住婺城区蒋堂镇清水塘村。1998年,夫妻俩工作稳定,9岁的儿子活泼可爱。
1998年1月7日晚8点,阿平像往常一样去接在服装厂上夜班的妻子回家,谁知刚到白汤下公路口,就被一辆在雨夜疾驰而来的客车撞倒。经医院诊断,阿平6根肋骨断裂,左手粉碎性骨折,脑部严重损伤。
事发后,当时的金华县交警大队事故责任认定,肇事方陈某负事故主要责任,阿平负次要责任。阿平因交通事故导致一级伤残(康复治疗后被评定为肢体残疾二级)。
万幸的是,经过抢救,阿平终于恢复了意识,但依然无法动弹、进食,只能通过流食维持生命。阿平住院治疗5个多月,花去医药费3万多元。家人实在无力支付医药费,只好将他带回家休养。
6月8日,就在救护车运送阿平回家途中,不幸再次降临。为躲避路边窜出的一头疯牛,救护车与一辆轿车相撞。阿平由于被固定在担架床上,受伤较轻,但妻子阿芳手臂骨折,母亲也多处骨折,三人再次被紧急送回医院救治。之后,阿平他们获得了赔偿。
弱女子苦撑起一个家
1998年9月20日,当时的金华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第一起车祸的被告陈某、车辆的所有人金华市某集体资产有限公司和童某赔偿原告阿平16.7万余元。最终,陈某赔偿了5万余元后就不知去向。
这以后,金华县人民法院改成了金东区人民法院,阿平家所在的蒋堂镇也划归婺城区管辖。陈某未赔付的剩余款项,阿平一家不知道该找哪个法院去执行,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再去追讨。
阿平是家中独子,发生车祸后,因他父亲也干不了农活,田地只好荒芜。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阿芳身心俱疲,她一面要照顾丧失自理能力的丈夫,一面还要照顾受伤的婆婆、生病的公公、年少的儿子。
“能借的地方都借了。”眼看家里因抢救和治疗欠的外债越来越多,阿芳只能边打工边攒钱还债,靠着亲朋好友的接济和好心人的帮助,苦撑着这个家。
21年后再遇难关
21年里,阿芳送走了公公,养大了儿子,眼看儿子工作了,家里的债也慢慢还清了,她终于有了喘口气的机会。
然而,阿平的病情却突然严重起来。原本还能扶墙慢慢挪动的他,现在连站立都很困难。更糟的是,阿平的精神也变得暴躁起来,开始不分昼夜地大喊大叫,需要有人时刻在身边安抚。阿平的母亲已近80高龄,根本看不住阿平,阿芳和儿子只能就近打打临工。但这样一来,他们的收入剧减,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销,阿平后续治疗费用再一次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华市检察院一位退休检察官老金了解到阿平一家的情况后,有多年控申工作经验的他认为,阿平一家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觉得可以通过救助帮他们渡过难关。
老金很快将案件线索告诉了金华市检察院和阿平家所在辖区的婺城区检察院。两级检察院迅速展开行动,向阿平一家介绍司法救助相关政策,并协助他们办理申请手续。
由于交通事故侵权行为发生在20多年前,当时很多诉讼文书阿平一家已无法找到。工作人员经多方查询,调取到完整的诉讼文书和案件执行裁定,并帮阿平收集整理了所需的申请材料。半个月前,金华市、婺城区的检察干警为阿平一家送去了6万元司法救助金。
此外,检察官还联系婺城区残联等部门,为阿平申请了“爱心家园”项目扶持。这样一来,阿芳和儿子白天把阿平送到爱心家园由专业护工看护,母子俩就能安心工作,进一步减轻他们一家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