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从“平安”起步, 六个城中村 迈上“强村”之路

  “五一”长假结束后,邱星强依然忙碌。“‘五一’过来玩的客人还有2批没走,新的客人又来了几批。”邱星强是衢州市柯城区双港街道五湖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六禾港盟城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禾公司”)董事长。今年“五一”假期,他每天都奔波在公司旗下的民宿、餐厅、茶吧等地。

  旅游产业是六禾公司重点布局的产业之一。除此之外,公司产业还涉及物业管理、智能安防、充电桩运营等领域。

  不同于一般企业,六禾公司是当地6个行政村共同出资兴办的村企,它打一“出生”就背负着“强村”的任务。去年,公司实现营收700余万元,这些收益都归6个村的村民共同所有。

  始于“平安”

  “六禾”的起点绕不开“平安”二字。

  2020年至2021年,柯城区双港街道连续两年被列入省级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经过整改后成功摘牌,但火灾事故高发的态势仍不容乐观,接连发生两起因电瓶车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

  “我们要反思!”一次内部会议上,街道领导班子带头表态。

  一场“揭底亮丑”的排查整改行动就此展开。从推进隐患整改,到规范设施建设,再到走街入户宣传……一阵忙碌下来,街道干部反而犯了懵:双港街道地处柯城主城区,各方面基础都不差,几乎所有小区都建有室外充电桩,为什么还会发生电瓶车违规充电的情况?

  “小区里的充电桩,充电费用是家用电费的好几倍,最贵的充电桩一元只能充10分钟,谁充得起啊?”走访中,一名住户的“吐槽”点醒了众人。

  天平的两端,一头是千家万户的平安,另一头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更何况,充电桩的建设运营是市场行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也无可厚非。这让街道干部们犯了难。

  “要不,咱们改建一批平价充电桩?”街道萌生这个想法后,彼时正在筹建村办企业的五湖村党支部书记邱星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不挣钱没事,但不能让我们亏钱,我总要给村民们一个交代。”起初,邱星强是拒绝的,可架不住街道干部劝说,最终还是代表村里应承下来。

  很快,首批新改建的1220个电瓶车充电桩投入运营,每小时充电费用只要0.25元,1元就能充4小时电。自此,原本无人问津的充电桩开启了“抢位”模式,违规充电的现象再也难觅。在2022年的柯城区两会上,这个项目还成为215名人大代表票决出的“一号民生实事”。

  忠于“治理”

  双港街道下辖6个行政村、8个社区。其中,辖区内的五湖村地处柯城区政府所在地,是典型的城中村。与五湖村辖区有所重合的双港社区有1.37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占比过半,辖区内26个居民小区有25个是“无物管”小区,且多为开放式的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管理难、环境差、纠纷多等问题。

  担任村干部多年的邱星强对基层治理的难点深有体会,他一开始就盯上了小区“无物管”这个痛点。在他的规划里,村办企业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用好本村区位优势,发展民宿经济,给村集体增收创富;另一个是出于实际考量,开拓物业管理业务,既丰富经营业态,还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能让村里治安和生活环境更好一些。

  得知邱星强的想法后,双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秋芬马上表态支持。“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占据了社区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我们正愁找不到合适的物业公司。”张秋芬主动提议,最好由一家物业公司对辖区“无物管”小区进行统一管理。街道干部还建议五湖村和其他几个村抱团发展。

  经过一番调研和沟通,滨港、汪村、南村、梅家、皂角等5村也加入进来,6个村各出资100万元,共同成立了衢州市六禾港盟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还通过项目拿到了400万元的乡村振兴专项补助资金。村民们则以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员的身份,按照相应股比参与分红。

  六禾公司的员工许多都是这6个村的村民,用人成本相对较低,在“自家地盘”工作大家也格外认真,小区管理难题迎刃而解。去年,双港社区辖区热线物业投诉量下降了86%,居民矛盾纠纷下降了60%,群众满意度则从57.3%大幅上涨至93.2%。

  久于“强村”

  今年春节前,村民们领到了六禾公司的第一笔分红31万元。

  “只要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转,该分红就分红。”邱星强告诉记者,六禾公司目前还处在投入期,创造的利润基本只能维持公司运转。但他认为,村办企业的职责就是“强村”,既要壮大村集体经济,也要让村民增收。

  铺开六禾公司的产业版图,确实如此——2022年4月开业的“长亭轩茶吧”投资80余万元,2022年7月开业的“白凉亭民宿”投资200万元,2022年7月开业的“泡泡街轰趴馆”投资80万元,2022年9月开业的“西港运动公园”投资120万元,这些旅游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都比较长。

  企业要发展,必须走出去。六禾公司的三个子公司,都已开始尝试“出村发展”。科技公司的充电桩业务已经面向整个柯城区布局推广,还发展了智能安防项目;物业公司早已走出双港社区,正在为46个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旅游公司也在其他街道布点,位于荷花小区的“食荷里餐厅”正是由其运营。

  去年,他们又在双港街道南村村谋划了一个乡村共富产业园项目。经过试种后,今年已经种下了13万多平方米“空中草莓”“大棚西瓜”和黄瓜、豇豆、玉米等蔬果。“前期主要是发展采摘游项目,但周边还有上千亩的土地可以开发利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今后我们也会支持他们上马‘慢动力游乐场’等项目,把那一带打造成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双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愿说。

  始于平安,忠于治理,久于强村。纵观六禾公司的三年发展之路,可以看到这个村办企业的“强村”之志,也能感受到它的为民情怀,还有守望平安的初心不改。如今,这个村办企业的“强村”之路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