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通过视频远程旁听了该案的公开听证,在余姚市检察院检察长陈莹主持下,对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予以审查。
公开听证让检察工作更公开、透明,尤其是一些与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关系密切以及疑难、复杂或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各方存在争议,需要通过听证的方式解释清楚。记者从宁波市检察院2日召开的“全面推行公开听证,提升检察办案质效”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共对85起案件开展公开听证,实现全市两级检察院“四大检察”听证全覆盖,数量居全省第一。当日,该院还通报了检察听证十大典型案例。
7个检察院建成公开听证室
130平方米的听证室设有35个旁听席,听证室一体化改造后不仅实现了听证过程的管控,还可远程视频接入上下级检察院、看守所、互联网,进行三方联动,提升听证业务的公开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这是2日记者在宁波市检察院看到的情景。截至目前,宁波全市共有7个检察院建成使用公开听证室。其中,市检察院等4个院已接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听证网,实现网络直播。
硬件的升级也带来听证质效的提升。宁波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黄贤宏介绍,2020年以来,两级院检察长带头主持公开听证,推动一批疑难复杂案件快速有效化解。全市已通过院领导包案方式,开展公开听证并圆满办结的案件有7件,为历年来数量最多、效果最佳。
这些案例中就包括入选最高检检察听证典型案例的黄某阳等人与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登记行政争议申请监督案、慈溪市检察院办理的孙某甲刑事申诉案。前者是浙江省首例通过网络直播听证过程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听证会,通过“公开听证+网络直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席”模式,有效化解争议,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的良好社会效果。
广泛中立与专业相结合
发布会上,宁波市检察院举行了听证员聘任仪式。该院出台《关于开展公开听证的若干规定(试行)》,在全国地市级检察院率先建立听证员库,首批入库120名法律型、专家型、社会型人才。今后,宁波两级检察院将结合案情和听证拟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听证员,使听证员的广泛性、中立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那么,哪些案子在办理时需进行公开听证?
宁波市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姚红霞解释说,根据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些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拟不起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民事诉讼监督案件、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公益诉讼案件等,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要当面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意见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召开听证会。
“对犯罪嫌疑人要不要实施逮捕,检察机关需要核实评估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是否具有社会帮教条件的,也可以召开听证会。”姚红霞说。
文章开头余姚市检察院召开的听证会,就是探讨要不要对孙某某相对不起诉。由于该案注册商标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均系本地企业,为加强产权保护意识,检察官走访两家企业,督促侵权人及时赔偿损失、积极整改,告知诉讼权利义务,并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专项法律知识普及。这些情况都在听证中一一公布,综合听证员意见,当天就三个事项达成一致:一是同意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作相对不起诉处理;二是进一步加强涉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经营建设;三是相关部门加强法律宣传,协同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
公开听证解信访心结
检察听证也被视为检察机关和群众的“连心桥”。
当天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这样一起案子。王某约见网友孙某甲被王某丈夫俞某发现,当即发生争执,王某到门口向俞某解释无果后就打电话让孙某甲离开。谁知,孙某甲从二楼窗户向一楼爬落过程中不慎坠地,致颅脑重伤,被评定为二级伤残。事发后,孙某甲向公安机关报案,经历了不予立案、复议、维持不立案决定等过程。孙某甲又向慈溪市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该院审查后维持公安机关的不予立案决定。此后孙某甲几十次信访,成为信访积案。
该案层报最高检后,最高检有关厅局主要负责同志带案下访,2020年6月4日在慈溪市检察院主持听证会。会前,指导承办检察官下村镇走访,听取各方意见。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基层群众等5人担任听证员,检察机关说明了申诉人孙某甲受伤与俞某行为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经过评议后,5名听证员表示一致同意检察机关不予立案监督的处理意见。直到这时,申诉人孙某甲才彻底解开心结。
因孙某甲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听证会还设置专门议题讨论申诉人司法救助事项。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司法救助方案。
黄贤宏介绍,一些信访积案历时时间长、化解难度大,运用公开听证方式,将案件事实、相关法律政策适用等公开,充分听取相关人士意见,让信访人及社会公众了解案件处理过程及相关依据,不仅搭建了双方交流的平台,而且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公平公正,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