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五年来首降
浙江启动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23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湖州启动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并发布2019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知产司法保护大数据分析报告。此次活动全程通过浙江新闻客户端同步直播,这也是我省法院首次采用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开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浙江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1877件,审结33749件,一直以来占绝对多数的民事案件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初步扭转了多年来案量高位运行的态势,这得益于全省法院积极开展诉源治理。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如杭州法院去年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5064件,占全省收案数的半壁江山。从大数据统计分析看,全省法院各项诉讼机制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各地诉调对接机制取得较好成效,其中一审调撤率高达71.37%,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各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改革,如湖州法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创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基础上先后设立杭州知识产权法庭长兴、安吉巡回审判庭,不断打造“大知产”审判格局。
  在以判决形式审结的案件中,大额判赔案件明显增多,2019年共有71件案件判赔额超过100万元,是2018年的2.37倍。
  另外,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涉网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去年新收和审结涉网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7275件、17962件,同比分别上升10.56%、35.80%。据知产司法保护大数据分析,涉网著作权纠纷上升幅度最大,占著作权案件总数的67.23%。
  当天,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4号法庭开审一起真假“牙博士”商标权纠纷,开启了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庭审直播序幕。接下来的宣传周里,全省共有22件典型案例进行庭审直播。
  发布会上,浙江高院还发布了审判一线法官编写的《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导手册》。手册结合浙江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介绍了主要知识产权类型、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手把手”告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保护知识产权的整体流程。从企业设立之初到经营过程中如何避免侵权之“坑”、哪些通道可以获取知产保护信息等,都可根据法官指引“按图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