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纠纷多元化解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以来,义乌法院树立金融纠纷协同治理理念,联合市委政法委、社会治理中心、司法局、金融办、银保监、人民银行开展“金融纠纷诉源治理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创新“融易解”金融纠纷治理模式,形成“内外协同、部门联动、诉非衔接、繁简分流”多元解纷机制。2023年1—10月,义乌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收案数同比下降30.3%。

  专业调解员来助力

  吴某夫妇自2011年购房以来,已按时归还房贷近10年。受生意影响,2022年底开始断供,2023年被银行起诉至法院,要求一次性归还剩余本息近150万元。吴某夫妇收到传票后,满脸愁容,“法官,我们是小本生意,收入不稳定,一下子让我们拿出100多万元,我们真没办法。能不能调解?我们按月分期还。”调解员何某了解到吴某夫妇的经济情况后,主持双方调解,量身定制还款方案,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该院充分考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专业性强的特性,联合金华市银行业协会,在该院福田金融法庭设置金华市银行业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义乌市调解工作室,由两名具备银行从业经历的人员担任行业性调解员,对起诉到法院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开展诉前调解。今年以来,成功调解114起、金额3374万元,累计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40万余元。该院还在案量较大的银行内部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开展源头化解。今年以来,通过工作站成功调处金融纠纷600余件。

  “赋强公证”来赋能

  日前,某银行因借款人龚某未能按约履行金融借款合同的还款义务,欲将龚某起诉到法院。义乌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对案件情况做了初步了解,认为该案事实清楚、争议不大,具备调解基础。为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省司法资源,在征得当事人同意下将案件移交调解工作室调解。经调解员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同时在公证员的见证下,双方一致同意就该案还款协议申请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若今后欠款人不履行还款协议,该案可不经诉讼直接申请强制执行。至此,该案通过“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成功化解于诉前。

  “赋强公证是一种通过公证方式赋予债权文书以强制执行效力的解纷机制,具有‘预、快、省、疏’四大优势。”该院分管副院长陈成建介绍道,“预就是赋强公证作为一种纠纷预防前置机制,既加大对违约方的震慑力,又降低维权方实现债权的风险;快是指债权人通过赋强公证相比通过诉讼程序维权,进入执行程序时间快,极大缩短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周期;省是指相较于诉讼手段维权,赋强公证可为债权人节省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疏是指赋强公证作为处理非诉讼事务主要力量之一,在减少诉讼案件的数量、减轻法院办案压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此,该院联合义乌市公证处建立起“前置审查—公证赋强—催收调解—执行证书—执行辅助”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公证模式,分流化解潜在涉诉纠纷。今年以来,义乌市公证处已与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建设银行等签订合作协议,采用赋强公证方式53件。

  优化程序来增速

  在诉前引导分流的基础上,该院设立福田金融法庭对金融合同纠纷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该庭通过多种形式加快审理进程,让纠纷尽可能快地办结。

  对占法庭案件总量60%、同质化、简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通过类案同审、多案联审,大幅提高案件审理效率。2023年以来,简易金融案件平均庭审时长和审理天数分别缩短至5分钟和30.5天。同时,广泛引导事实清楚、没有争议的案件进入督促程序,审查通过后1—3个工作日内即发出支付令。今年以来,对金融类纠纷发送支付令1017份,涉案金额2.34亿元。

  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是稳金融、防风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下一步,义乌法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法院精神,深入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持续打磨“融易解”金融纠纷治理模式,不断提升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