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种下去为何一直不发芽?农民伯伯还没想通呢,跨省执法已出手维权

4月27日一早,家住浙江常山县球川镇的李大伯在江西玉山县双明镇一家农资店里,领到了重新调换来的2包苋菜种子。“这批种子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吧?”临走,李大伯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不会不会,再有问题您还来找我!该退货退货、该退钱退钱,保准没二话!”店家满脸堆笑地回答。

就在前一天,李大伯接到店家来电,通知他前去调换新的种子。也正是这个电话,解开了李大伯的疑惑,“前阵子在这家店买了2包苋菜种子,带回家培育后一直不发芽,我还纳闷自己哪里没有种好,原来问题出在种子上!”

执法人员检查农资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期,也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销售旺季。地处浙赣两省交界,球川镇的许多农户都会去往相邻的双明镇采购农资。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便因地制宜,启动了跨省执法协作,共同开展农资销售门店专项检查,为春耕“护航”。

早在3月,两地执法队便开始拟定春耕备耕农资专项检查方案,以及检查的内容和标准,对两镇辖区内各农资销售门店进销货台账记录、农资销售门店是否存在经营假劣农资等问题进行排查,并要求经营者做好农资质量合格证查验登记管理,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

向李大伯销售问题种子的农资店,就是在这次专项检查中被查处的。经鉴定,这批苋菜种子水分实测结果为11.7%,不符合标签标注值(水分小于等于8%),属于不合格种子。据查,这家农资店已向8人销售了不合格苋菜种子,其中5人是球川镇农户、3人是双明镇农户。在跨省执法协作机制框架下,当地综合行政执法队对涉事农资店店主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对已经售出的“问题种子”予以退货或退款处理,及时保护边界农户利益。

据了解,两镇在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跨省协作机制早在2022年就已开始实施,主要包括全方位协同执法、案件线索共享、互通执法预警、共同开展日常专项执法整治等内容;双方还签署了跨省毗邻区协作协议。每年春耕之际,两镇都会专门针对农资领域开展联合专项执法,至今已开展春耕农资联合专项执法6次,查获农资违法案件1起、其他轻微违法行为9起。

“过去,由于两地分属两省,执法信息不互通,出现过部分不法分子从中牟利、省际边界群众维权困难等问题。”常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球川中队负责人说,“如今,有了跨省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这类情况已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