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果我真的没想到!现在不仅无债一身轻,经营多年的公司也保住了。”公司成功引入投资后,近日,安吉宏大兴业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大公司”)前股东倪某感慨讲述着自己在公司破产后如同坐过山车般的心情。
半年前,宏大公司因资不抵债被安吉县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因为无法接受公司“倒闭”,倪某一度跟法院“杠上”,百般阻挠破产程序进行。他没想到,自己原本万分排斥的“破产”,最终救活了整个公司。
工艺落后,企业陷入危机
宏大公司是一家老牌水泥生产企业,经营已有20余年。曾经,它是安吉年收入近亿的纳税大户,为当地乡镇的人员就业、经济提升作出不少贡献。但近年来,在安吉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踏步前进的背景下,宏大公司因工艺落后逐渐“掉了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开始普及,这种施工工艺排废少、能耗低,很快挤占了传统水泥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安吉法院承办法官介绍,一直使用传统湿法水泥生产工艺的宏大公司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经济效益锐减。
为了继续生产和支付工资,宏大公司开始四处举债,但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负担始终得不到缓解。自2015年开始,宏大公司因逾期还债、拖欠货款而陆续被债权人起诉,大量案件进入到执行阶段。“到了法院,我才知道宏大公司债务窟窿这么大!”一名宏大公司的供货商语气中透露着担忧。
经法院初步梳理,宏大公司的债务高达8000余万元。可宏大公司账面仅有少量存款,没有固定资产,生产设备也都已设立高额抵押,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执行法官评估后,决定启动“执转破”程序。2022年12月,宏大公司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公司已经经营20多年了,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听闻公司被裁定受理破产,宏大公司的股东们坐不住了,第一时间提出书面异议,认为宏大公司还享有对外债权,不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形。倪某作为大股东,甚至撕毁了张贴在宏大公司的破产公告,试图阻挠公司破产进程。不少公司的老员工也不同意破产,“公司破产了,我们的工资岂不是拿不到了?”
可现实是,即使公司提出的对外债权能被确认,对于8000余万元的巨额债务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以破引资”,谋发展新路
“大家总认为破产了企业就没了,事实上破产的走向有破产清算、也有破产重整。如果企业还有重整价值,能招募到投资人,企业还能存续发展。”承办法官说。
面对股东和职工的强烈反对,承办法官先是联合破产管理人对企业的重整价值进行了评估。经调查发现,宏大公司是本地唯一一家拥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的水泥制造企业。这两项非常稀缺的许可证给了宏大公司“一线生机”,“以破引资”也许能为宏大公司谋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
为此,承办法官再次约谈所有股东,告知他们企业还有重整的希望,破产虽是危机,但同样是“涅槃重生”的机遇。
股东们意识到公司破产的进程刻不容缓,倪某也认识到自己此前行为的错误。最终,倪某因其妨碍法院审理的行为被罚款,但好在所有股东都开始积极配合破产管理人和法院的工作。
解决公司内部阻力后,安吉法院联合破产管理人确定了宏大公司“清算转重整”的审理方案:一方面对宏大公司的债权债务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发出破产重整投资人竞选通知,将宏大公司的稀缺行政许可“待价而沽”,吸引重整意向投资人,并把“环保承诺”和绿色低碳经营作为审查内容,请投资人作出环境保护承诺。
很快,一家贸易公司率先作出“环保承诺”并提交了重整方案。经过综合评比和债权人会议表决后,该贸易公司被确认为重整投资人。2024年2月26日,安吉法院裁定对宏大公司进行重整。
“作为水泥产业的下游企业,我们清楚地知道宏大公司相关资质的价值,”该贸易公司负责人对宏大公司破产重整充满信心,“虽然设备落后了些,但产业绿色升级也是必须要走的路嘛。”
在安吉法院和管理人的指导下,该贸易公司围绕绿色经营理念制作了重整投资方案,淘汰宏大公司现有落后产业线,投入先进节能设备,迭代升级低碳环保工艺技术,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公司有希望了!”看完贸易公司的重整方案,宏大公司的股东们也十分雀跃,一致同意将全部股份以零元作价转让给重整投资人。
随着重整资金的投入,宏大公司的职工们也终于盼来了曙光。2024年3月21日,宏大公司的员工大楼会议室很是热闹。当天,安吉法院与宏大公司管理人向宏大公司原全体员工发放了全部欠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如今,宏大公司不仅实现有担保优先债权、职工债权100%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也提升至18%。“清算转重整”的做法在实现企业“焕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
据悉,重整成功后,安吉法院还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出具《企业涉诉信息说明反馈函》的方式,帮助宏大公司得以向金融机构申请纳税信用修复,促成金融机构及时调整已清偿债务的企业信用,清除未来信贷、融资壁垒。
目前,宏大公司正在进行产能升级,整装待发,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