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小时,35名农民工拿回血汗钱
矛调中心的一大“法宝”立了一功

  近日,在象山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35名农民工领到了38万元欠薪。

  象山县某景观工程由张某负责,其中的园林绿化部分由吴某负责施工。吴某召集了35名农民工来完成这一项目后,却一直不支付工钱。农民工们急得团团转,来到县矛调中心寻求帮助。

  象山县矛调中心启动“马上办”快速受理程序,由县委政法委、公安、法院、人社和县矛调中心欠薪纠纷专项调解服务团队组成的化解小组,对案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研判和会商会办,与当事两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代理律师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磋商。此外,入驻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指派律师提供相关法律建议。

  “欠薪纠纷专项调解服务团队,是我县矛调中心的一大‘法宝’。”象山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服务团队由7名调解能力强、经验丰富、法律精通的调解员组成。

  经调解,各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进行了司法确认,从受理到结案仅历时36小时。

  统计显示,自去年9月底以来,该中心已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08起,其中群体性欠薪纠纷8起,涉及金额达1100余万元。

  亮点特色我来说

  象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励日耐:

  象山县坚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功能定位,把加强县矛调中心建设作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来抓,通过建立健全与法院、人社、住建、规划等20多个入驻窗口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形成服务在前、调解优先、法援配合、诉讼断后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同时,做到镇乡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与基层治理“四平台”相衔接,打造“7+N”集综治、警务、检察、法庭、司法、信访、心理服务等资源力量以及“代表委员联络室”“新乡贤联络室”“老娘舅工作室”等组织的基层多元化解平台,并视情启动“镇乡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执法”机制,统筹发挥各级矛调中心作用,形成全方位工作闭环,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