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浙江法院招数不断

  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引发各界关注。

  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近年来,浙江法院始终坚持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外向型经济大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便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从发布《关于为我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到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审判机构,扩大管辖涉外商事案件的基层法院范围,再到获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法院数量居全国前列,浙江在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上不断努力。

精品审判战略让外商吃上“定心丸”

  因衢州人周某申请注册“拜耳新阳光”商标,在使用商标和企业名称时故意突出“拜耳”,德国拜耳公司以不正当竞争等为由将周某经营的公司诉至衢州市中院。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同时,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德国拜耳公司拿到判决书后表示,判决极大地增强了欧盟企业在华投资信心。后来,拜耳公司决定在上海追加10亿欧元的投资。

  司法裁判的评价、指引和示范作用,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因此,浙江法院近年来一直实施精品审判战略。

  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全球知名动画形象“小猪佩奇”英国版权人起诉国内两家玩具公司侵权案,判决原告胜诉,两被告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版权方共15万元。该案在国际上引起良好反响。主审法官叶胜男说,判决既保护了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也彰显出我国法院平等保护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一贯立场。

  如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浙江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迫切需求。为此,浙江法院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性作用。

涉外司法领域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浙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在涉外纠纷化解中,全省法院充分尊重涉外当事人根据本国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等因素作出的自愿选择,支持中外当事人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在金华义乌,有一群专业调解贸易纠纷的外国“老娘舅”。去年,外商JAVDANI HAJI EHSAN先后到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向45名市场经营户采购货物,却迟迟没有交付货款。商户们纷纷到义乌市法院起诉,法院受理系列案件后委托义乌市涉外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诉前引调,资深员额法官和外国“老娘舅”一同参与调解,很快就促成和解,外商积极履行全部货款。从纠纷发生到化解仅1周时间,为市场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义乌市法院与当地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合作建立涉外民商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方便中外当事人平等享受从人民调解到司法确认的一站式服务。而青田、文成等侨乡法院,则选聘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侨、华人作为特邀海外调解员、联络员,参与纠纷化解工作,构建“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国内国外互动联调”的涉侨案件多元化解模式。

  浙江法院还在全省“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上设置在线商事调解和商事仲裁服务模块,引导更多涉外民商事纠纷通过调解、仲裁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