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变身“最具投资价值潜力村庄”

  “又有10多位游客来住我家的民宿,这个月收入估计又能上万。”近日,衢州市衢江区太真乡王家山村村民俞金仙喜滋滋的,“如今,在家里赚钱比在外面还多,我还能照顾到80多岁的婆婆。”

  俞金仙十多年前为养家糊口与丈夫一起离家,去衢州市城区帮人家做饮食生意。近年来,她每次回家都能感觉到老家的变化。眼看着时不时有上海等地的大巴车载着游客来村里玩,去年,夫妻俩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利用家里的闲房做起了民宿生意。俞金仙说,今年6月以来,家里民宿生意很不错,每月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王家山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2018年时还是个空壳村、负债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几乎都外出务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儿童。那时候,“贫困”“脏乱差”是王家山村的“前缀词”。如今,走进王家山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别有韵味的红色建筑物,山清水秀的生态令人心旷神怡。今年,村子还被衢江区评为全区最具投资价值潜力的村庄之一。

  说起村里的蝶变,村党支部书记张正富介绍,近年来,王家山村在乡党委政府帮扶支持下,强化基层治理,实施农房管控,促进村容村貌提升;与此同时,村子在乡组团联村干部的引导下,2018年与上海一家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利用村委会办公大楼改建民宿,又在办公楼边上建造起红色木屋,取名“归心谷”民宿。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今年到目前为止,村集体民宿收入已达30万元。不仅如此,村民们也尝到了甜头,从去年开始,村里包括俞金仙家在内的9户村民也办起了民宿,入住率很不错,村民自产的土货笋干等也成了畅销货。

  太真乡竹埂底村在2013年前也是个空壳村,如今,村集体资产已达700余万元,成为乡里的富裕村。“选出能干事、会干事、敢担当的带头人,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太真乡综治办主任张雪康介绍,竹埂底村的蝶变就是配强了村里的带头人。

  之前一直担任村党支部委员的童渭林经乡党委推荐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利用村里高速公路土地征用的村集体补偿款,“跳”出大山,在衢江区新农都等农贸城等地购置店面房出租,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村子治理好了,环境变美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来游客。今年50岁的童志祥5年前还一贫如洗,后来看到游客纷至沓来,便和妻子在村口开了家饭店。去年,他家推了泥墙,投资50万元建起了3层楼房。

  童渭林说,以前村干部整天忙于处理邻里土地(山林)界址等纠纷,如今,村里矛盾纠纷很少,而且都能及时化解,就连历年积案也得到化解,“村干部的时间精力都用来谋发展了”。去年,杜灰公路项目征地,有3公里的道路涉及全村70余户村民的土地,在“党员联户”作用下,村里1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征地任务。

  “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太真乡党委书记邱雪祥介绍,近年来,地处山区的太真乡深入实施以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力量下沉一线,助推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村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