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义’过年的福利很丰厚,生活工作在义乌幸福感太强了。”2月6日,在义乌市工作多年的江苏籍职工谢建红通过扫描支付宝“义起来消费”二维码,申请了500元消费券。不仅如此,她还收到了由义乌总工会赠送的“多彩培训”大礼包,里面有插花艺术、茶艺培训、手工制作等课程,于是她和其他外地来的职工同事相约一起留在义乌过年。
近段时间来,留“义”过年,已经成了义乌街头巷尾正热议的话题。记者从义乌市公安局人口信息服务处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留“义”过年人员已达48.7万人,至少有56万人通过“义起来消费”申领了福利。为了让每位新义乌人都能领到福利,义乌各级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确保留“义”人员在义乌过一个安全、舒适的春节。
“义乌的这份福利您一定收下,只要拿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在福田街道长春社区,平安志愿者们对外来留“义”过年人员就如何使用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进行了现场指导。“为了让留‘义’过年人员在春节期间享受到生活的便利,我们还发放了新春暖心礼包,包括专为外来建设者和商户的车辆使用的洗车券,接着又给留“义”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派送大米和食用油等。”社区负责人说。
盐水虾、红烧肉鹌鹑蛋、鸡肉炖蘑菇……在福田中心小学,学校为参加暖“义”融融冬令营的外地户籍学生精心设计了营养均衡的菜谱。学校负责人表示,从食材的选购、清洗、烹调,每一名工作人员都会全力把好安全关,让孩子们吃得开心、吃得健康,度过一个快乐温暖的寒假。
“这个春节,社区警务不打烊,我们与大家‘义’起过年!”稠江派出所社区民警龚航正有条不紊地筹划着,年前要送出两万个“平安福”,祝愿外来建设者在新的一年健康幸福。在春节期间,义乌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大队还将为外来建设者拍摄留“义”过年的全家福、短视频,用乡音、用真情向外来建设者的家人送去祝福。
义乌市后宅街道专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网格化排查+大数据管理”大清查行动,对留“义”过年的外来务工者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过去上门手工录入人员信息半个月只能完成工作量的20%,现在利用二维码并结合‘党建+单元’微信塔群转发并填报个人信息,仅5天就完成了统计工作。” 后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有留“义”过年的优惠政策,大家填报信息的热情非常高涨,街道已排查登记外来人员13395人。
留“义”过年既要开开心心,更要平平安安。义乌市司法局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普法,为“留义过年”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线上利用“三师助企”各园区微信群推广无接触式普法模式,线下组织律师志愿者深入民营企业开展“一对一”式的“法治体检”,大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就地过年用工法律问答》等,在鼓励留“义”过年的同时,防范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的发生。
500元消费券、20G流量包、暖“义”融融冬令营、社区企业关怀、政府上门服务……因为这份“义”不容辞的幸福,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义乌人加入了留“义”过年的队伍中,享受着温馨“义”举,以贡献者的身份细品义乌这座城市的温暖。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4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王健向全国新闻媒体介绍外来人员留“义”过年服务保障的有关情况时表示,义乌作为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主体和流动人口众多,要留人,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服务保障举措。通过深入调研,义乌市委市政府全面掌握了企业及留“义”过年的外来建设者的需求,摸清留“义”人员底数,围绕政策激励、宣传引导、服务保障等方面,让“政府+企业+社会”留下人,让“政策+服务+感情”留住人,让留下来的人暖心、顺心、安心,来有效应对节后“返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