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诞生地的湖州,多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治病于未病”上狠下苦功,将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止纷解忧 专治“疑难杂症”
“李大姐,楼上现在还漏水吗?最近跟邻居相处得怎么样?”
“张大哥,隔壁现在晚上不放闹人的音乐了吧,最近睡眠质量好点没?”
……
近日,长兴县“九哥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胡久经对之前处理的矛盾纠纷逐个进行跟踪回访,收集居民的反馈、意见。“这样可以彻底化解矛盾纠纷,也便于对日后调解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完善。”胡久经说。
从事调解事业20多年、会十几种方言的胡久经,最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小区是大事,百姓无小事”。他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每起纠纷调解的始终,依法、及时、有效地将物业管理领域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以胡久经名字命名的“九哥调解工作室”于2018年成立,他总结出的“多元化分级调解机制”妥善化解了大量涉诉、涉访的物业管理纠纷,也让他成为了声名远扬的“金牌调解员”。就在不久前,胡久经还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近5年来,“九哥调解工作室”共调处物业纠纷案件3558件,调处成功3509件,成功率98.6%,涉案金额4500余万元。
走进“陈飞工作室”,墙上挂着很多锦旗,那都是百姓送来致谢的。
今年已经55岁的社区民警陈飞,是当地的“红人”,群众遇到矛盾纠纷,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
“陈飞工作室”自2022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目标,主动融入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形成以公安力量为主、融合多方力量的“1+2+N”综治格局,创新运用陈飞提炼出的“用耐心解释、用诚心解气、用公心解决”“三心三解”工作法,助力矛盾纠纷及时妥善化解。在“陈飞工作室”的带动下,今年以来,杨家埠街道共排查矛盾纠纷437件,化解434件,化解率99%,未发生民转刑案(事)件。
“九哥调解工作室”“陈飞工作室”,都只是“枫桥经验”在湖州基层生根发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州市把人民调解工作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建设大局,把主要的调解力量入驻县乡两级社会治理中心,在各区县和74个乡镇社会治理中心共派驻专职调解员349人、入驻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93个,与入驻社会治理中心的其他部门形成多元解纷合力,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治愚反邪 斩断“迷信之根”
“原来宗教跟邪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学到了很多反邪知识。”近日,在安吉县鄣吴镇关爱工作站,一场别开生面的反邪宣传活动正在进行。
现场,书法家挥毫泼墨,与前来观看的村民和书法爱好者交流,并现场为村民书写反邪教主题作品。反邪教专家和志愿者向群众详细讲解邪教危害、如何识别邪教、邪教与宗教的区别等,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增强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
近年来,湖州市把“关爱工作站(室)”建设作为基层一线普及反邪教知识和宣传防范的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已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
当地积极组建“关爱工作站(室)”宣教队伍,组织志愿者到“关爱工作站(室)”开展知识讲座、文艺汇演等反邪教宣传活动,同时以文化大礼堂、“一墙一窗”等阵地为重点,营造浓厚的防邪教、反邪教氛围;结合反邪教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等“八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农村大讲堂点餐制,深入一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身边反邪故事。
当地还发挥常驻“关爱工作站”反邪教志愿者和网格信息员的作用,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村(社区)全科网格,定期开展走访、排查,让涉邪教分子无处可逃;通过“一对一”谈心交流,对困难人员展开实时帮扶,增强其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其回归社会。
在湖州,反邪教和科普知识是日常宣传工作的重点。每逢节假日,关爱工作站(室)工作人员都会拉起横幅、摆起长桌,宣传邪教危害、讲解政策法规。平时进村入户走访时,他们也会开展宣传普法工作,或是召集大家学习反邪教文艺作品,或是发放宣传资料,实现了宣传“零死角”。
同时,湖州市反邪教协会联合相关部门在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把反邪教警示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干部走到哪里,反邪防邪就宣传到哪里。
绿水青山间,湖州人与人和谐相融的社会善治,为“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给出了新时代最美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