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找出可疑爆炸物,找到正确的逃生方式撤离剧院;在模拟酒吧场景中发现线索,找出藏匿的毒品并识别毒品;给假人做溺水急救,获得线索……日前,记者来到绍兴市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体验了一把针对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密室逃脱”。
在各地开启各色暑期研学游时,这样沉浸闯关式的安全教育基地有什么特色?又是如何通过“闯关”教给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来探秘吧!
在风景秀丽的绍兴柯桥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绍兴公安嵌入式建设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市级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设置了消防、交通、反诈等7大主题、20个场景、42项任务。
走入基地,抬头是宇宙星空,身侧是七大行星。“这是从绍兴公安警察公共关系品牌‘群蓝星’中的‘星’得来的灵感。”绍兴市公安局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毛丹向记者介绍,每颗行星代表一个安全教育主题,比如消防是火星、反诈是海王星、禁毒是木星等。在闯关规则设计上,每个星球主题配套设置若干任务,通过游戏闯关获得进入下一关的密码。
“火星以消防安全知识为主题,我们设置了客厅、厨房、楼道、高层小区等场景,还假设了楼道充电电瓶车起火等突发事件,引导青少年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会正确处置的方法。”毛丹介绍说。
“行星”的主题则是道路交通安全,设置了校园门口马路场景、高速公路处的交通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等。代表反恐的“冥王星”,沉浸式地打造了一个正遭受恐怖袭击的剧院,需要识别恐怖事件、找到可疑危险品和正确的逃生方式,才能获得对应密码,打开下一个主题的门。
“一般来说,成功闯关需要多久呢?”记者问。“我们把任务划分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难度,面向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毛丹拿来任务卡向记者介绍,“我们内部测试过,正常来说,1个小时内是可以成功完成的。”
为了更好体验沉浸式闯关,记者选了一份高级任务卡尝试闯关。没想到,第一关就卡住了。任务卡上要求——“选出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的容器,1.陶瓷杯 2.玻璃杯 3.pp5塑料杯 4.非聚丙烯塑料杯”。“玻璃杯放进去会不会爆炸?”“塑料杯加热后有毒,也不行吧?”记者们看着眼前的玻璃杯和塑料杯,讨论了半天。所以,到底哪个是不能放入微波炉里的呢?大家也来答一答吧!
一路“连蒙带猜”,记者终于来到了第三关“冥王星”,时间已经过去近半个小时。
“欢迎来到蓝星剧院。请找出剧院里的可疑物品,上面的数字标即为密码。”念着任务卡上的问题,记者走入剧院。鲜红的幕布,暖黄的灯光,舞台、坐席、留声机等布置齐全,“地毯式”搜索一圈后,记者在留声机下面找到了一枚“炸弹”,上面贴着数字标“2”。
找到密码后进入下一个场景,是逃离剧院后发生突发事件,有汽车冲撞行人,需要找到最佳掩体。现场布置了盆栽、油罐、垃圾桶和有栏杆阻挡的小巷,“小巷路窄,还有阻拦,汽车进不来,就这个了!”
“424……”逐个按下解题得来的密码,记者顺利打开了通往下一关卡的门。
这之后,记者又陆续完成解谜、搜证、拼图,等打开最后一扇门,耗费了快1个小时。不得不说,这一趟闯关下来,确实收获了不少安全知识。
“如果有青少年在里面遇到困难,需要求助怎么办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毛丹表示,在流程后期保障上,每组进场人员会选出一名组长配备对讲机,中途可以通过对讲机寻求帮助或提示,工作人员全程通过视频监控了解小组情况,发现问题也可以用语音提醒。
完整体验下来,记者觉得,这样“密室大逃脱”版的安全教育,比单一的设备参观和图文展示有吸引力多了,特别是在禁毒主题关卡,等找到毒品穿过酒吧、看到被关入监狱的毒贩,着实令人震撼。
“我们希望通过实景化模拟、协作式闯关、趣味性体验等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激发青少年对安全教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绍兴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金晓玉说。
据悉,基地这两天试运行,将于7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到时,可以通过“绍兴公安群蓝星”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