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山村的公交班次恢复啦
“最多跑一地”惠及杭州偏远山乡

  开栏语:

  这是一家特殊的“超市”,人们来这里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带着诉求而来,按需“下单”,寻求解决方案。矛盾纠纷也好,信访事项也罢,都能在这里“一窗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得到圆满解决。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通过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等创新手段,为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专栏“最多跑一地”,说说这里头的大事、小事和趣事。


  “没想到,我把村民的意见口头反映上去后,开进村口的城乡公交班次这么快又恢复了。”说起这事,陈亚妃就很高兴。她是土生土长的桐庐县合村乡瑶溪村人,如今是这里的村支书。

  村民反映的事情能够这么快得到解决,得益于“最多跑一次”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杭州率先实现区(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全覆盖,并向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延伸,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群众的诉求甚至自己不用跑就能得到解决。

  合村乡是桐庐最偏远的山区乡镇,而瑶溪村又是合村乡最偏远的村,通往村里的基本是山路。全村208户642人,实际在村居住的不到200人,近八成是60岁以上老人,属于典型的空心老人村。平时,村民们去合村乡和分水镇赶集、走亲戚等,基本依赖连通城乡的公交出行。前不久,村民们突然发现,原本每天开进村口的城乡公交由原来的4班减少到3班,后来才知道,因为这条线路入不敷出,公交公司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减少了班次。

  合村乡作为桐庐全县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121”的先行区之一,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路子。今年8月,乡里组织人员到瑶溪村“联合移动办公”时,陈亚妃把村民要求恢复城乡公交原有班次的意见反映给了乡里。乡里立即启动了信访代办机制,向县里有关部门反应城乡公交班次减少给瑶溪村和邻近其他村带来的影响,并带去了村民们的意见。几天后,桐庐县交运局就派人来到瑶溪村实地调查,听取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与公交公司三方协商沟通后,现场决定恢复原有城乡公交班次。

  “联合移动办公”只是合村乡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之一。合村乡党委书记方飞燕介绍,一直以来,合村乡存在着“乡小但区域面积不小、人少但事不少、案少但类型不少”等问题,“我们通过联合移动办公、推行信访代办(代跑)机制等,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就地解决”。同时,乡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了乡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景区智慧管理中心等平台的业务职能,设有党建工作室、人民调解室、信访超市、服务代办点、综合信息指挥室等功能阵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事项代办受理、矛盾纠纷调解等。

  今年以来,杭州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并将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纳入其中,到10月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覆盖,并通过强基赋能、工作联动,形成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良好生态。

  以桐庐为例,当地把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接待来访、一揽子调处纠纷、一条龙服务群众、一体指挥体系”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群众来访、诉求和咨询一站式受理、交办、反馈,减少群众多头咨询、一事多跑;同时,建立推行县委书记大接访、县领导365天坐班接访及首办负责、协调联动,信访代办等机制。到今年11月底,桐庐全县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达到100%、化解率达到98.85%,群众和企业满意度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