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四人患重疾,生活拮据的他铤而走险
​是否给予救助?一场听证会就此展开
8日,这样的7场听证会拉开检察宣传周活动序幕

  一家五口中有四人身患重疾,且生活拮据。为贴补家用,唐某某到钱塘江干流兰江河道建德市梅城镇洋尾王家村段水域,采用禁用的电鱼方法捕了19.84公斤杂鱼。因非法捕捞水产品,唐某某被判处拘役2个月。

  5月29日,唐某某向建德市检察院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那么,他的申请能否通过??6月8日,在建德市检察院检察长高翔的主持下,一场听证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唐某某说,自己患有尿毒症十多年,每周要做血透3次。父亲因患哮喘、心脏病等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卧床多年。母亲中风后,肢体残疾二级,生活无法自理,常年吸氧卧床。唯一的儿子前些年被诊断出患有Ⅰ型糖尿病,常年注射胰岛素,妻子也因去年做过手术无法参与重体力劳动。一家人仅靠低保难以负担高昂的医疗费,唐某某只好拖着病体打零工。

  “经调查,申请人唐某某陈述的家庭情况属实。”建德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曹秀婷是该案的承办检察官,她说,“唐某某系服刑人员,且家庭困难非案件原因所致,不属于司法救助的情形。”但是,唐某某为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实施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行为,并非罪大恶极,出于宽严相济、预防犯罪的考虑,可借助社会救助力量帮助缓解唐某某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为此,建德市检察院主动联系民政、残联,并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建德市民政局、市残联工作人员,分别就对唐某某一家的救助情况进行介绍。经过讨论,民政部门明确,根据相关规定和唐某某一家的实际情况,将提高对其的救助标准,本月即可享受;建德市残联将组织评残,如唐某某家人符合救助标准,也将给予相应救助。

  当天,这样的网上直播听证在全省共进行了7场,屏幕的一端是听证会现场,另一端连接的是高检院邀请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全国四级检察机关。据悉,这些听证会是我省检察机关于6月8日—12日开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的一部分,也是践行最高检“群众来信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的庄严承诺和具体行动。

  杭州上城区检察院8日在该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也召开了一次听证会,事关一起长达12年的矛盾纠纷。

  2008年,因生活琐事,朱某与邻居沈某厮打起来,后被邻居劝开。朱某的右手臂肱骨髁粉碎性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公安机关经调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不予立案。朱某以人身损害赔偿为由将沈某起诉到法院,后自行撤诉。
  此后,朱某多次到公安、信访、检察院等部门控告。今年3月9日,朱某又到上城区检察院控告。该院副检察长胡青作为信访代办员接访了朱某,充分了解诉求,指派员额检察官审查案件证据材料。经现场查看、听取多名证人陈述、综合在案证据情况,该院认为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决定并无不当。
  为彻底解开朱某心结,6月8日,上城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区人大代表、市人民监督员、律师等专业人士为听证员。听证员经闭门评议,一致认为双方发生争执及朱某构成轻伤的事实存在,但现有证据难以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经现场释法说理,朱某对检察机关的公开答复结果表示信服。
  “公开听证作为审查案件的一种方式,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达到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的目的,使听证结果让人信服、案件回复更有公信力。”杭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沈东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