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响应,从“需求侧”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法律服务;创新治理手段,研发“检企码”“非羁码”等,运用科技手段破解沟通、羁押难题;妥善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着力推进追赃挽损,营造金融安全、创新创业的法治营商环境……10月28日,杭州市检察院组织召开“推进企业刑事合规,护航民企健康发展”主题座谈会,通报今年以来杭州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情况并听取来自企业、工商联等代表的意见建议。
杭州某机械有限公司直接或通过他人为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案税款100余万元。今年4月,检察机关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公司受疫情影响和复工复产情况,考虑到该企业属就业密集的实体型企业,其上游供应链企业为小散供应商等原因无法开具发票等原因,以及足额补缴税款等事实,结合自首情节和认罪认罚,对该公司及其负责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这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杭州市检察机关对30余家涉税民营企业作出不起诉决定中的一例。司法办案中,杭州检察机关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谦抑审慎刑法理念,一方面依法妥善办理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的涉税、涉融资类犯罪案件,助力杭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精准打击涉企犯罪,2019年以来,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09件262人,合同诈骗、串通投标、职务侵占等案件165件338人,依法维护被侵害企业的权益。
把涉企案件办到实处,把企业家关心的事情解决到位。利用杭州数字经济优势,今年疫情期间,杭州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数字赋能治理理念,推出“检企码”为企业搭建绿色直通服务平台,送上“点对点”精准法律服务。同时,杭州市检察院还联合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研发“非羁码”,对非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数字监控,既降低了审前羁押率,也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严密监管的前提下更好地回归社会,最大程度降低了刑事诉讼程序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