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今全省处置虚假诉讼4396件
浙江召开“打击虚假诉讼”对口协商座谈会

  虚假诉讼不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挑战司法权威,还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诚信体系。近年来,全省法院重拳打击虚假诉讼,坚持刑民并重,突出精准打击、加强源头治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全省法院共处置虚假诉讼案件4396件,以虚假诉讼罪、诈骗罪等定罪案件555件。目前,虚假诉讼高发领域的诉讼案件出现大幅下降态势。今年1至9月,全省法院民间借贷收案91676件,同比下降26.54%。

  为进一步加大对虚假诉讼的打击力度,10月26日上午,浙江省政协、省高院召开“打击虚假诉讼”对口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省政协委员开展协商座谈。
  围绕“打击虚假诉讼”相关问题,省政协委员代表发言热烈。有委员建议规范律师执业纪律,发挥律师作用,杜绝虚假诉讼“包打赢官司”的乱象。对于“单方”伪造、变造、隐匿、毁灭证据等单方虚假诉讼,有委员提出,受害者处于弱势地位,政法各家要统一认识,形成更完整的证据链。还有委员建议扩大第三人诉讼制度的适用,引入利害关系人,增加诉讼的对抗性,有利于法院查明事实等。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查处的涉虚假诉讼案件中,约80%集中在民间借贷领域。下一步,全省法院将进一步把打击虚假诉讼与整治“套路贷”结合,突出问题导向,压紧压实法官责任,继续提升办案质量,加大对虚假诉讼的审查力度,针对不同诉讼阶段逐层加码打击力度,将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融入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推动社会共治。此外,一旦发现法院工作人员参与虚假诉讼,一律从严处理;对未尽合理审查义务的法官,也要承担相应审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