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自201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大运河申遗成功已经十年。不过,对于处在大运河南端的浙江而言,对大运河的保护却不仅仅是这十年。7月3日,大运河沿岸八省市检察机关齐聚杭州拱墅,以水为媒,共话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检察公益诉讼保护,共同守护千年运河文脉,进一步推动大运河保护提质增效。
大运河南起浙江,北抵北京,流经8省(市),被称为“一条流动的遗产之河、文化之河”。水清岸绿、风景如画的大运河,不断提升着城市居民的幸福度。在浙江,围绕着大运河生态保护,检察机关开展守护大运河(浙江段)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行动,以检察履职守护好一江春水。着眼大运河支流跨区域污染问题,杭州市检察机关首次运用新型污染物检测方式追溯污染来源,督促相关部门完成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封堵非法排污口等,提升流域水质,改善人居环境;在宁波市海曙区,聚焦运河生态保护难点,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刑事追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行政公益诉讼等多种手段,督促推动大运河沿岸重点排污企业长期偷排废水“老大难”问题解决。
穿越2500多年历史走来的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针对大运河沿岸的不可移动文物,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数智结合”,搭建“运河眼”大运河保护数字监督模型,将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保护信息纳入应用平台,结合大数据筛查、卫星云图比对等数字化手段,督促修复受损点,“数智融合”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在杭州市余杭区,检察机关同步开展大运河水域环境、运河沿线标识、文物遗址、古桥等案件办理,助力实现“水岸同治”。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针对违法行为人假冒非遗技艺制造黄酒对外销售的情况,绍兴市柯桥区检察院依法支持“绍兴黄酒”商标注册人提起诉讼,助力擦亮非遗技艺。
一条大运河,将沿岸八省市串珠成链,沿岸城市也纷纷携手,以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推动大运河保护多元共治。2023年,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联合北京、天津、河北等沿岸的6省7地检察院,组建“大运河保护联盟”,建立起常态化的检察联动保护机制。针对运河流域古纤道本体破损、周围环境损害等问题,绍兴市检察院与市政协联合开展专项视察、专题民主监督等方式保护受损古道,助力运河文化传承。今年4月,省检察院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推动实现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共保共建。据了解,2022年来,我省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公益诉讼推进清理沿河固体废物累计8100余吨,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290余公里,清理被污染的水域面积690余亩,以法治助力绘就大运河保护浙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