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绕上333道弯,就为给孩子们送“法”

  转了一个又一个弯,车子停在了峰源小学校门口。周珏穿上备好的外套,夹上教案下车。山上的风大,多带件外套已成为她每次上山的习惯。

  周珏,丽水市莲都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峰源小学法治副校长。不久前,她再次上山,给孩子们送去一份“法治礼包”。而这样的送法活动,她已坚持4年。

主动请缨

  2017年2月,丽水市莲都区法治副校长换届,一向热衷公益的周珏选择了区里最偏远、海拔最高(735米)的峰源小学。“我单身,时间自由。”说起主动请缨的初衷,周珏打趣地说。

  在莲都,去峰源小学的路出了名的难走——车程只有1小时40分钟,盘山公路却长达28公里,据说有急转弯333道。同事们知道周珏晕车,可周珏压根没考虑这个,而是在忧心第一堂法治课。“我并非法律专业出身,这堂课该讲什么?”她仔细了解学校及其所在的峰源乡情况,再结合近年来当地的一些具体案子,决定从禁毒教育入手。精心做了课件,特意向区禁毒办借来毒品样本(仿制品),周珏来不及买晕车药,在寒冬腊月里向着山上出发。

介绍毒品知识.jpg

  介绍毒品知识

  果然,第一次上山,周珏就吐得一塌糊涂,“没想到这么绕”。可一走进峰源小学,看到全校62名学生整齐地坐在教室里,周珏的胃竟然不难受了,“真的很神奇”。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学生热情高涨。周珏以“灋”为切入口,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法”以及毒品的相关知识。一下课,学生围了上来看毒品(仿制品),提出各种问题。“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园丁’的快乐。”

  学校虽然偏僻,但教室窗明几净,配备了投屏仪。“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学校硬件可以的,缺的就是你们这样的‘法治领路人’。”第一堂课上完,时任校长俞琳握住周珏的手说,这让彼时34岁的周珏暗下决心,要上好每一堂法治课。

  “62名学生,可爱淳朴的孩子,我真的想把外面的世界都带给你们。”当天,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让课堂更鲜活

  如何让法治课更贴近实际、更受欢迎?

  在平常自学法律知识的同时,周珏开始关注青少年的法治教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讲座,时时留意法治课选题,研究教学方式方法,还不时与学校联系,了解生源情况。

  峰源小学虽然生源不多,但仍严格按照年级划分。周珏根据学龄特点,细分课堂内容:对学龄小的学生,重点介绍如何自我保护;对学龄大的学生,侧重讲解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有趣,周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广泛收集青少年犯罪案例、普法短视频等素材,再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法治故事,呈现在法治课堂上。当她向同学们讲述本土的青少年犯罪案例时,同学们都很惊讶:“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来,要好好学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一次,周珏参加活动时,听到一名律师从《西游记》讲到法治知识。哈,这样讲效果不错。她赶紧掏出笔记本记下每个细节。没多久,峰源小学学生就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孙悟空到东海抢定海神针,犯了抢劫罪”“大闹蟠桃会,是寻衅滋事罪”“殴打天兵天将,涉嫌妨害公务和故意伤害罪”……同学们听得入神,法治的种子也悄然种下。

  2019年,峰源小学学生只剩下35人。“愿你们今后的人生,不惧风雨、不畏艰辛,做一个守法善良的人,我的35个宝贝儿。”在一次法治课后,周珏在微信朋友圈里动情留言。

普法课上为同学们过生日.jpg

  普法课上为同学们过生日

能说心里话的“周老师”

  按照规定,法治副校长每年只需到校开展两次法治课。然而,周珏坚持平均每月上一次,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也继续在网上授课。“我喜欢听学生们叫我‘周老师’。”她说,一段时间没听到,还有点不习惯。

  在孩子们心里,周老师不仅仅是法治课老师,更是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一次,周珏注意到二年级有一名学生闷闷不乐。她主动找到这名学生,聊起家常。原来,学生的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平时他和70多岁的爷爷生活。前段时间,爷爷因不小心引发山火,被判了缓刑,这让孩子有了心结。“周老师,你教育我们要做守法的好公民。现在爷爷犯了法,是不是就不是好人了?”孩子问道。周珏思索了一会儿,告诉他,爷爷不是坏人,他只是不懂法、才犯了法,“所以我们都要学法、懂法,好不好?”听了她的解释,孩子释然了。之后,得知孩子家庭较为困难,周珏还发动亲戚、朋友购买他家的农产品,帮助他们增收。

  寒来暑往,4年间,一名名学生走出了大山。今年,峰源小学只剩下20名学生,周珏的法治课仍在继续。

  “能让山上的孩子感受到法治力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