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建议助力“清凉经济”更火热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山野溯溪、玩水漂流等“清凉经济”火热升温。临安作为长三角清凉潮流运动地,每年有近百万人次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乘风破浪、“清凉一夏”。近期,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涉旅游相关纠纷中发现,快乐的漂流之旅也存在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于是向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发送司法建议,进一步规范“清凉经济”管理。

  去年7月,游客张先生一家三口到漂流点游玩,由于游客量较大,工作人员放行船只太快,在急流河道有乱石凸出、船底较薄,导致张先生一家的船只和其他游客的船只发生碰撞,并由河道石头阻挡翻船,张先生一家三口被冲入河道多处碰撞受伤。该案后经法院调解,景区一次性支付原告医疗费、误工费等4000余元。

  在对近年来相关案件进行梳理并实地走访后,临安法院法官发现,由于漂流是季节性业态,大部分工作人员属于临时聘用,操作技能和风险判断力不足,无法按照人流量合理控制河道橡皮艇的承载量,船只容易发生碰撞致人落水。另外,市面上大部分橡皮艇底部单薄,河道险峻落差大的地段就可能翻船致人受伤。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清凉经济”的规范化建设,临安法院向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加强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日常检修维护、提升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和应急救援能力等。

  日前,临安文旅局向法院回函表示,在收到司法建议后,立即召开了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景区安全管理进行专题分析和部署,同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49个,均已整改完毕;邀请应急、消防专业人员和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专家,分层次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科学制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所有景区均签订了安全承诺书。

  “为最大程度确保游客安全,我们对橡皮艇座位底部进行了加厚,有效加强减震缓冲。安全头盔和救生衣也都是行业内领先水平,更新迭代的救生衣浸水后吸水很少,不会成为落水游客的负担。”漂流景区负责人向前来回访的法官和执法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