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修心 民乐育人
省第四监狱开展民乐修心项目卓有成效

  幽幽琴声,得以修心。

  悠悠民乐,得以育人。

  这句话用来概括省第四监狱开展的民乐修心项目的成效,是再合适不过了。在8月举行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乐等级考试中,监狱87名罪犯全部一次性通过考核并获得认证,优秀率达39%。副监狱长朱泳介绍,自开展民乐修心以来,罪犯违规违纪率下降明显,部分分监区的严重违规率甚至降为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罪犯在潜心民乐的同时,找回了亲情,找到了新生的方向。带着对民乐修心项目的浓厚兴趣,近日,记者走进了省第四监狱一探究竟。

民乐修心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还没走进监狱的文化礼堂,耳畔就传来了悠扬的曲调,扬琴、古筝、二胡、琵琶等各种乐器交织而成,清丽恢弘的音色时而婉转、时而大气,一串串音符轻盈地跳跃到记者耳边。朱泳介绍说,这是监狱的民乐团利用教育日时间在抓紧排练节目,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首《我和我的祖国》已经排练了两天。

  当记者走进排练大厅时,被眼前的场景以及耳边的琴声所震惊。扬琴、古筝、琵琶、二胡、箫、笙、横笛、中阮、大提琴等一应俱全,由27名罪犯组成的民乐团各司其职,吹拉弹唱,把一个个简单的音符弹奏成一曲曲悠扬的歌声。

  据介绍,这27名演奏人员,年龄从20几岁到70几岁不等,是从各监区选上来的民乐“尖子生”。记者了解到,这些所谓的“尖子生”其实也都是从零开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进入高墙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民族乐器。

  “那监狱为什么要开设民乐修心项目呢?”记者问。“在监狱开展民乐修心,对罪犯进行情绪疏导、心理矫治,既可以舒缓罪犯悲观、失望、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又可以增进罪犯乐观、希望、宁静、平和等积极情绪,对于破除罪犯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唤醒人性潜质,提高审美感受,提升道德情操,有着积极的意义。”朱泳介绍说,鉴于民乐对罪犯改造的积极影响,省四监开创了民乐文化,并以此作为罪犯修心教育的载体。借助民乐独特的魅力,培养罪犯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重塑自我。  

民乐育人

  实践证明,民乐修心成效明显,民乐团的中阮手郑醒(化名)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49岁的郑醒,在父亲眼里是扶不起的阿斗,贪图享乐一错再错,十几岁的时候就因为盗窃而锒铛入狱,出来了又“旧病复发”,如此反复再三,多次“进宫”,父亲对他失望透顶,在他投入四监改造后长达13年的时间里都不曾来探望过他。

  然而就在去年,这对父子终于相见。郑醒在会见室看到了老父亲泪水布满脸颊的时候,他明白,只有努力改造,才能得到父亲的认可。而这份认可,是他专注音乐、专注改造换来的。

  “说句真心话,我要感谢监狱的民乐修心项目,让我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亲情,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郑醒说。2017年,监狱民乐文化品牌创建启动,监狱开设了8个民乐学习班,对音乐有着极高兴趣的郑醒被激发出了热情,他积极学习民乐,在外聘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能上手弦乐器扬琴和中阮。他还将民乐融入到流行乐器中,重新演绎他自创的改造歌曲《中秋》。他也将自己在监狱内的民乐修心改造情况通过一封又一封的书信告知大墙外的父亲。

  还有1年10个月,郑醒就要刑满了。“我想找一份跟音乐相关的工作,把生活安定下来,吃点苦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陪在父母的身边,好好孝敬他们。以前我绞尽脑汁去犯罪,以后我应该把精力好好用在工作和生活上,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郑醒说。

  “像郑醒一样通过民乐找到希望的罪犯还有很多,他们在音乐里翱翔,在音乐里找到新生的方向。”朱泳说。

  据了解,目前监狱内已经实现了“一区一乐,一区一品”的格局。各监区指定专门民警担任民乐培训班班主任,每个民乐班人数在30人之内,还设置一名班长协助教学。每周一课堂化教育日,在监狱的教学楼,开设的民族乐器课程深受罪犯的喜爱。

  “当沉浸在乐器声中,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平静下来了。特别是弹奏着这些爱国曲目时,内心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罪犯李某说。

  去年8月,监狱举办了“奏曲平心 乐驻新声”民乐队展演赛,阶段性的成果展示标志着省四监一年来民乐文化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今后,省四监将继续加强民乐修心工作,引入更多社会资源,打造一张修心教育金名片,为全省监狱提供更多的经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