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有上万员工的全国行业龙头企业遭遇险被关联企业拖下水的重大危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践行为企业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三服务”理念,果断出手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操作,通过股权隔离实现实控人转换……近日,绍兴精工钢构成功摆脱“精功集团”债务危机波及的风险,有效维护了地方经济金融生态平安和社会稳定,阻止了更大危机的出现;困扰精工钢构数月的阴霾也烟消云散,从暴风眼中走出困局,重新出发。
此精工非彼精功。“精功集团”和精工钢构的母公司“精工集团”仅一字之差,外界习惯称“大精功”和“小精工”。“两者间仅为股权关联的历史渊源关系,各自拥有不同发展团队,且经营独立,产业不重叠,无资金往来。”精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上半年以来,精工钢构的关联股东绍兴“精功集团”资金链风波甚嚣尘上,精工钢构何去何从一度扑朔迷离,外界臆测纷纷。据了解,精工钢构控股股东精工控股集团原先的股权结构为“精功集团”占45.9%、“中建信”占44.1%、“上海万融”占10%。此轮精工控股集团股东变更中,“中建信”通过受让“上海万融”持有的10%股份后,一跃成为控股人,替代原先的“精功集团”成为精工控股的控股股东。
一步好棋各方多赢。精工钢构现有员工11000多名,这家企业的稳定发展事关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原先“精功集团”是“精工集团”的控股股东,精功集团百亿债务危机自然会波及精工集团及下属的精工钢构。危机发生后,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从保护民营企业和优势产业的大局出发,及时剖析风险点和问题根源,先后采取组织召开地方银行工作会议、协调各利益方关系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为精工集团走出危机腾出空间和时间,依法维护精工钢构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因连带债务风险而陷入困境,从而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精工钢构在风口浪尖中涅槃新生,为股权关联企业化解风险提供了又一个经典案例。股东自愿,程序合法,精工控股集团本次10%股权转让的行为,内容、形式符合公司法规定及章程约定,该行为合法有效。各界人士普遍评价,“小精工”二股东在危机中被动上位成大股东属于多赢的解决之道,对各方都是上佳方案。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资本市场财务与金融专家宋文阁博士认为,精工钢构是“小精工”的核心资产之一,公司基本面良好,全社会乐于看到其破困解围,精功集团持有的“小精工”股权资产也将保值增值,对债权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