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珍禽朱鹮、展翅直上九霄的苍鹰、曾是明清五品文官朝服图案的白鹇……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如今一直与湖州的市民比邻而居。
野生动物“朋友圈”不断扩大,离不开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
18年前的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此后,浙江生态日、湖州生态日陆续设立,浙江省人大和湖州市人大还积极推动设立全国性的生态日,如今成功落地。
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十余年间,湖州公安把“两山”理念最根本、最核心的精神,融进警务工作,在全国首创“生态警务”,打造了集政治性、时代性、特色性、实效性于一体的警务运行模式,在绿水青山间吹响了共富号角。
一个共同的名字:
生态警长
58岁的倪金荣是安吉县公安局凤凰山派出所民警,也是一名“林二代”。
安吉作为全省九大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黑麂、华南梅花鹿、中华秋沙鸭等269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殖。
“小时候,我爸就把我放在篓筐里,背着我去巡山。”倪金荣的父母都是龙山林场职工,受父辈影响,他从小对山林充满感情。1982年,倪金荣成为一名护林员。两年后,安吉成立森林公安,他成为第一批森林警察。
2015年,为强化森林、林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安吉推出“林区警长制”,将全县近160个林区村分成29个片区,逐一任命林区警长,从那时起,倪金荣守护绿水青山的天地更广了。
巡山,是警长的必修课。倪金荣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山上走走,“林区警长的办公室就应该在大山里。”他每天上山的步数都在一万步以上。
山间有警,湖边亦有警。早在2013年,湖州公安就在全省最早推行河道警长。此后,湖州公安又不断完善守护生态发展格局,“警长制”从原先的环境领域延伸到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围绕河道、湖泊、林区、矿区、市场、路段、项目、景区等重点区域,布建“八大警长”2185名。
在生态法治的实践中,湖州公安打造主动性警务,强调主动发现能力的提升,以风险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为核心,通过情报导侦、行刑共治等机制牵引,形成主动挖掘情报线索、主动发起专项打击、主动参与源头治理的工作格局。
这些冲在基层一线的警长们,便成为主动性警务中最重要的一环。2022年,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生态警长,实现全市7373条9380公里河道、153个湖泊、157个水库、113个农贸市场、主要林区、矿区、路段及市重大工程全覆盖,形成了具有湖州公安辨识度的基层生态全域覆盖的护航体系。
一个灵活的“堡垒”:
生态联勤警务站
七月的南太湖畔,北望烟波浩渺,南瞰溇港纵横。在浙苏两省交界处,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内,织东派出所民警徐建根正和江苏吴江七都派出所民警顾春江商讨一起跨省非法捕鱼案的案情。
2021年9月,织里公安分局在乔溇村建立长三角首个省际生态联勤警务站——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在这里,两地公安、生态环境、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入驻。每天,徐建根、顾春江和其他驻点执勤人员一起,对省际交界生态警务工作存在的治理难点,常态化开展警务联勤合作。
通过跨部门、跨区域协作,2021年底织里公安分局破获苏浙皖三省特大非法处置废甲酯油污染环境案,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三省联动的生态环境案件。
生态警务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警务,它更加重视部门间的联勤联动和共建共享,通过力量整合、系统融合、数据耦合、机制契合、平战结合,凝聚起各部门开展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治理的最大合力。
湖州公安在全国首建生态联勤警务站,把它作为生态警务的一项变革性工程,着力构建生态治理新机制,破解基层执法力量薄弱、部门多头分管突出、问题难以彻底根除等难题,实现出警到达现场用时大大减少,环境问题处置效率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齐头并进。
“我们通过问题导向来布建站点,按需在环境问题最集中和治理攻坚的难点热点地区,推出侧重点不同的生态联勤警务站,其他联勤部门入驻人员作为成员,实行‘1+N+X’入驻模式,目前全市已建立13个生态联勤警务站。”湖州市公安局党委专职副书记马骁说。
湖州公安还建成浙江首个环侦作战分中心,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烟草等多部门常态入驻,推动生态守护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协同破获全国首例违法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污染环境刑事案件,被联合国环境署收录为典型案例。
一个智慧的大脑:
生态治理数据舱
在安吉县赋石水库,生态警长陶林龙直奔目的点位,“刚刚‘生态卫士’里出现了一条关于水库的线索,我先去查看处理下。”
陶林龙介绍,自己每天都会在手机端查看“生态卫士”掌上执法应用,看看自己负责的区域有无情况需要处理。“过去,我们习惯带着本子巡山林,方法落后、效率又低;现在可通过应用在线直接上报问题,效率大大提高,效果也更好了。”
近年来,浙江省公安厅全面推进“公安大脑”建设,湖州公安把智慧警务建设作为赋能生态警务、提升核心战斗力的“一号工程”,全力打造“芯大脑+云眼睛+智手脚”模式,探索研发全省首个以生态守护为主题的“两山”协同智治数字化应用,推动生态保护治理领域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
借力“公安大脑”,湖州公安建立一个生态治理数据舱,归集11个部门及互联网数据81类5.8亿条,形成了三个专题库,通过搭建要素、防范、处置、办案四大协同板块,打通与行政部门的执法衔接,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连通”。通过“净水、净林、净土、净废、净市场”等五大领域子场景,整合五大类情报线索来源,规范业务流程,指令落地核查,真正做到“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执法一链贯通”。
在生态警务上协管共治,构建监管闭环,湖州市公安机关全力护航地方经济绿色发展,用心奏响人与自然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