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公安机关管理、服务的“神经末梢”,扎根社区、融入群众,用双脚丈量每一道街巷。8月10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召开迎亚运、夯基础暨追“枫”尚警亮晒活动,15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社区民警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从翱翔蓝天的飞行员到走街串巷的“百事通”,四季青派出所社区警务队民警何文君顺利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他说,“飞行任务中会遇到惊心动魄的特情,社区工作虽然平凡,但有时也有惊心动魄的瞬间。”
去年5月,四季青派出所接到一男子求助,其女儿因为家庭琐事有轻生的念头,最后的监控显示人在之江东路的江边。当何文君赶到江堤时,被告知女孩已经下水,正往江中走去。何文君拿着救生圈一路狂奔,很快赶到岸边,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开导女孩, “有什么困难你和我讲,警察叔叔帮你解决!”突然,女孩蹲下身。眼疾手快的何文君和队员们踩着水同时奔向她,合力将女孩拽回岸边。“上岸后我才发现,手机从口袋掉进江里了。”
“宅男”“社恐”“设备维修”……大屏幕上出现的几组词语,让尹学荣身边的同事都有些陌生。
尹学荣是采荷派出所社区民警。“在部队时我是搞技术的,转业后,我从埋头钻研装备技术变成每天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刚开始很不习惯。”尹学荣说,“我每天都在思考,面对不同的群众不同的事情,我要讲什么、怎么讲,才能讲到群众心坎里。”他反复对着镜子模拟接处警时说的话,不断向老同志取经,慢慢摆脱了“社恐”的标签。
这两年来,尹学荣一直忙着反诈劝阻。可他发现,每次带着诚意去开展反诈,总有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接受,“最后钱汇出去了才后悔莫及。”后来,他读到一篇心理学文章,才明白反诈的关键要剖析群众的心理,再对症下药。之后尹学荣购买了心理学相关书籍,还报名线上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通过了心理学考试,并把所学运用到反诈工作中去。
尹学荣的手机里有65个微信群,每天都有群众在线上警务室联系他,身份证办理、物品丢失、车辆有划痕、消费纠纷等等,尹学荣都一一耐心解答,“这是群众对我、对警察的信任。”
在上城区,有许许多多像何文君、尹学荣这样的基层民警,他们敢打敢拼、无惧无畏,把社区当家,将群众当亲人,谱写了一篇篇鱼水情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