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费有了公证 让消费“预付无忧”

  “现在放心了,不用担心遇到‘卡还在、店没了、退款难’的情况了。”徐女士高兴地说。近日,徐女士作为市民代表参与了海盐县举行的预付式消费公证资金监管合作签约仪式。签约现场,在海盐法院、银行等单位的观摩见证下,海盐县公证处、消费者代表分别与当地4家健身、教育培训、母婴等领域的预付式消费机构签署预收费用公证提存(资金监管)服务协议。这标志着海盐首个预付式消费公证资金监管项目正式落地。

  此前,海盐法院审理判决了一起涉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案。61岁的黄大妈在某养生馆陆续充值14次共计11万余元,结果养生馆突然“人去楼空”,大妈只能打官司维权。海盐法院梳理近年来审理的消费者起诉美容会所、健身会所、培训机构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发现,很多都是预付式消费“爆雷”引起的,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

  为推动司法职能向源头、前端延伸,海盐法院向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加强对预付式消费模式的规制,严格市场准入门槛,推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强化事后处置,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被建议单位收到司法建议后,府院联动积极开展预付卡专项整治。

  “司法建议的关键不仅在于‘提出问题’,更重要在于‘解决问题’,这类预付式消费纠纷往往牵涉广、化解难度大,因此须与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协同治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海盐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从根源上治理预付式消费侵权乱象、保障消费者预付式消费资金安全?海盐给出了一条解决路径——预付费用公证监管新模式。

  公证处、商家、消费者签署三方协议后,消费者的预付款项不再直接进入商家的账户,而是先存入公证处设立在银行的专项提存账户进行监管,在对消费过程进行监督、确认商家履行了合同义务且消费者、商家均无异议后,才会将这笔资金转入商家的账户。

  如果后续消费者与商家产生纠纷,剩余款项将“一键止付”,并由海盐法院多名法官组成的法官团队借助公证处特设共享法庭,开展法律咨询和诉前调解指导,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待当事双方协商一致或取得法院等机构确认的文书内容后,公证处将对提存账户内的资金或恢复支付、或退款处理。这样一来,既有效遏制不良商家“卷款跑路”,也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和账户资金安全,同时抓前端、治未病,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为诉源治理工作赋能增效。

  “对商家来说,只有有信心经营下去的商家才会愿意和消费者一起来公证处,签署协议开通专项提存账户,这反过来能增强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倒逼商家提升诚信经营意识,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对消费者来说,公证监管模式能打消预付资金的顾虑,一旦发现商家出现财务困境,可以直接向公证处开具《止付通知》,保障剩余资金安全,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海盐县公证处主任姜敏华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