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要戴口罩,戴口罩闷死了!”“我就不要回家待着,晒太阳杀菌的!”马大伯是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绍兴路社区居民,今年已经60多岁。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工作人员多次巡查,均发现他不爱戴口罩,与他交流后,总在老人几句“就不要”后终结谈话。
“疫情当前,‘心理防疫’不可少,我们可以试试给这些居民送上心理服务。”社区书记沈敏芳提出建议。很快,心理社工小钟负责对接马大伯。在社区小广场,小钟找到了正在散步的马大伯,两人拉起了家常。在小钟耐心细致地询问下,老人慢慢打开心房。老人说,自己平时很爱下棋,天气好的时候,会同棋友们相聚在这里附近下棋、晒太阳,可是这段时间棋友们都回家了,只剩他一个人了。
“老伴走的早,孩子们又在外地,一个人在家孤零零的。”当了解到老人需要排解孤独时,小钟立马帮助他在手机上安装了下棋的APP,还耐心教会了他使用方法。“这个好啊,我保证以后没事不出来晃悠了。”马大伯脸上露出久违的笑颜。
心理社工为社区独居老人排忧解难
“其实很多老人只是太孤单了,需要人陪着说说话而已。平时他们还能和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疫情一来,大家都在家里不出门,就无人可以倾诉,增长了心中的焦虑。”小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经有两三年的心理服务经验,“我们会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尽所能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日常生活要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天也少不了,但现在超市商店也不敢去。”这是一些居民在微信群中发的段子。这些天,“宅”在家的居民,尤其是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最操心的,是生活日用品的保障问题。
对此,大关街道南苑社区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超市集中配送机制和市场专人采购机制,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提供生活所需。此外,工作人员还通过微信,向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点对点发送非遗传承人方建国的剪纸祝福和慰问短信;专家团、心理社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提供心理服务,以便他们从“身心抗拒”逐步向“理解支持”进行转变。
“医心一意”疫情防控心理辅导专家团提供心理服务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拱墅区同步启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响应,将其纳入全区疫情防控整体部署,通过迅速召集心理服务专家志愿者,成立区“医心一意”疫情防控心理辅导专家团。该团队共有83名来自各类社会心理组织的专业人员,旨在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心理防线。2月8日以来,拱墅区针对封闭式管理后心理服务工作运行特点,启动战时“分类施策、双向互动”机制,分别对集中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一线干部、独居老人等群体提供不同方式的心理服务。
此外,拱墅区发动全区941名心理社工,每个心理社工包揽5至10户居家观察家庭,多措并举,先后对3295名居家观察人员进行“一对一”心理服务。拱墅区还开通3条区级心理服务咨询热线和3个在线心理服务平台,目前累计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350人次。与此同时,拱墅区尽最大努力守护抗疫人员心理健康,开通了“爱心理”服务热线,累计服务党员干部160余名,提供心理紧张、焦虑、失眠等5类问题解决方案30余个;组织4个心理支援团,走访入城卡口、小区卡口等,目前已对121名一线抗疫人员开展心理关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