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有幸遇到了潘所长……这么年轻的干部愿意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干事,实在难能可贵。”近日,兰溪市委书记陈峰齐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感谢兰溪市司法局横溪司法所所长潘浩登为其父亲解开了近30年的心结。信中还特别提到,越来越多像潘浩登一样的兰溪年轻干部走出舒适的办公室,走入田间地头,服务万千百姓,即便再小的事情也会竭尽全力去办,真正把每一件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这封信是在外创业的兰溪游子宋航(化名)所写。他的父亲宋某丰在年轻时经常和祖父母、兄长宋某仁争吵。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关系逐渐疏远,亲情愈发寡淡。期间,连老父亲去世,身为儿子的宋某丰也没回来操办后事。这场恩怨纠纷持续近30年,成了三代人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
今年年初,大哥宋某仁带着80多岁的老母亲来到横溪司法所申请调处纠纷。老人提出重新划分土地归属的要求,并特别提到自己不需要小儿子(宋某丰)赡养。大儿子宋某仁表示,30年过去了,村里多次组织协调都没有结果,这次他们抱着希望再次申请调解。
横溪司法所所长潘浩登热心接待了他们,并在第一时间向村干部了解具体情况。决定受理纠纷后,横溪司法所与今年3月1日第一次组织调解。
“和预想的差不多,兄弟俩一见面就开始争吵。”潘浩登说。
为避免调解陷入胶着状态,潘浩登决定将当事人分开做调解工作。“这么多年的怨气和委屈我没处发泄,给他们(指父母)钱和东西也不要。”宋某丰向潘浩登说出了心声。宋某丰年轻时和父母怄气,觉得父母偏袒大哥,现在自己也到了古稀之年,再争执下去没有意义,心里很想向母亲尽一片孝心。
经过潘浩登所长和调解员的耐心调解和开导,兄弟俩和母亲就赡养问题达成初步意见。
关于老人提出的土地重新划分的问题,因为年代久远,工作人员已找不到当年的纸质文件。为此,潘浩登带领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踏遍涉调的所有土地,并逐块勘定。兄弟俩除“黄毛塘”地块尚存争议外,其他均无异议。
经协商调解,宋某丰自愿让出有争议的地块,将该地块及其所产生的收益均归母亲所有。最终,兄弟二人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至此,一起长达30年的家庭纠纷圆满解决。
事后,当事人宋某丰感慨,这件事情历时这么久,连自己都觉得解决的希望渺茫;可潘浩登一开始就坚定地告诉大家,没有什么纠纷是解决不好的,没有什么心结是打不开的。这句话让他印象很深。
“因为家中有这档子事,自己也很少回来。”宋航说,虽早年离开兰溪在外闯荡有所成就,但亲情是多少钱都买不回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祖父母、伯父和父亲之间的矛盾纠葛,身为家中晚辈,自己尚且不敢过问,可潘所长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司法干部的使命和担当。